兩位患者正在進行頭皮腦電圖監測,這也是癲癇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確定發病部位的第一步。醫生正在對病人的腦電波進行監測。
  癲癇、帕金森、神經性疼痛等一直以來都是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疾病,治療起來似乎也格外困難。作為國內首個獨立建科的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利用諸多神經外科方法治療神經系統功能性疾病,在治療癲癇、疼痛等疾病方面同步國際先進水平。
  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手術量居世界第一
  在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副主任、主任醫師胡永生看來,科室的特色單從名稱即可窺見,“功能神經外科與傳統的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均有所不同,我們是國內第一家獨立建科的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的設立在於用神經外科的方法治療諸多神經系統的功能性疾病,如癲癇、帕金森病、疼痛等這些以前僅在神經內科治療的病癥,之前外科能做的十分有限,而研究所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神經外科的治療範圍。”
  據悉,科室目前的門診量在20000人左右。胡永生告訴記者,科室目前技術水平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如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科室的手術量為每年三四百例,占國內每年同類手術量超過1/3,為世界第一。
  能開展皮層電刺激以精確發病部位的機構並不多
  在宣武醫院門診樓7樓的一間雙人病房,記者看到兩位頭部佩戴了電極的患者,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主任醫師遇濤介紹,兩位患者正在進行頭皮腦電圖監測,這也是癲癇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確定發病部位的第一步,監測數據可同步傳輸至電生理室,遇濤介紹,1-2個小時的監測可以初步判斷患者癲癇發作類型,而為進一步確定是否適合手術,則需進行相對長時間(三四天)的腦電監測,在病人癲癇發作狀態下觀察腦電起始。“因為癲癇發作多數從大腦皮質局部起始,逐漸擴散,能夠通過頭皮記錄到的發作期腦電圖,往往是擴散範圍較大的。為進一步精確定位或患者發作起始部位與大腦功能區關係密切,需要把監測電極通過開顱手術針對性地植入大腦錶面,可準確記錄電活動。”
  據瞭解,在精確確定癲癇發病部位以及與重要功能區的關係時,需要通過植入腦內的電極進行人工電刺激,醫生根據刺激結果,結合頭皮腦電圖或特殊影像學檢查與發作癥狀一一對照,便可以確定癲癇起源部位。
  遇濤介紹,國內目前能夠開展皮層電刺激以精確癲癇發病部位和腦重要的語言或運動功能的機構並不多,“除了要借助特殊的電刺激設備、監測設備外,手術操作人員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能精準定位。”遇濤介紹,目前手術治療癲癇在近十幾年中越來越成熟,手術治療後,約70%的患者病情不再發作。據悉,目前無需埋電極的手術造價在6萬-7萬,需要通過開顱手術埋設電極的手術造價往往要翻番。
  註射、內鏡治療疼痛為特色
  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主任醫師朱宏偉告訴記者,慢性疼痛診療也是研究所的治療特色之一,“我們科室主要針對神經病理性疼痛,精準治療是一大特色,即通過影像引導,對於疼痛靶點部位給予一定劑量的止痛消炎藥物註射,註射給藥劑量較小,副作用很小。但由於給藥部位精確,治療效果明顯。”除了精準的定位外,還要驗證周圍有無重要神經組織等,在保持“安全距離”的範圍內完成註射。
  在朱宏偉看來,註射治療的不足之處在於容易複發,“病人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反覆註射,通常註射達三次以上,我們就會尋求其他方法,對於有明確原因的疼痛,內鏡治療值得考慮,以腰椎間盤突出為例,常見的腰腿痛患者中,約1/3由腰椎間盤突出引起,借助皮膚錶面7毫米左右切口,通過內鏡取出突出部分,整個手術過程持續1個半小時,患者在病房觀察2個小時後即可出院,這一技術在國外也逐漸成為主流方法。”
  【權威檔案】
  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成立於1998年,是中國第一家功能神經外科領域的臨床治療和科研機構,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神經系統功能性疾病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基地。設有運動障礙病診療中心、癲癇診療中心和疼痛診療中心。
  運動障礙病診療中心採用國際先進的微電極導向立體定向腦內核團毀損術和腦深部電刺激術,對帕金森病、震顫、肌張力障礙、扭轉痙攣、痙攣性斜頸、舞蹈病和抽動症等疾病的治療成功率達到98%以上,自1999年開展腦深部電刺激(DBS)技術治療功能性腦病以來,每年實施植入手術的數量一直在全國領先,2009年起腦深部電刺激(DBS)植入手術量連續多年排名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的腦深部電刺激(DBS)植入醫療機構。
  癲癇診療中心與神經內科密切合作,將頑固性癲癇的治療融入世界潮流。
  疼痛診療中心運用微血管減壓術、脊髓背根入髓區切開術、脊髓電刺激術、運動皮層電刺激術等多種先進的手術方法治療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臂叢神經損傷後疼痛、幻肢痛、截肢痛、頭面痛等各種頑固性疼痛,使患者重返健康生活。
  ■ 對話
  等待手術床位平均需兩個月
  新京報:68張床位能否滿足目前的門診量需求?
  胡永生:儘管我們目前每天都有專家門診、專科門診,但這仍無法滿足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的需求,專家門診是半天20個號,現在往往都加到30個,甚至40個號,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保證患者來醫院後能當天掛到號,在可行情況下,儘量加號是常用的方法。
  另一方面,目前科室的病房確實無法滿足患者需求,病人數量太多,只能排隊,一般從門診確定適合手術到進行手術,平均要等兩個月左右,癲癇患者等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也是可能的。
  為世界最矮“半截人”解決疼痛困擾
  新京報:治療疼痛我們還有哪些特色療法?
  朱宏偉:脊髓電刺激治療是科室治療疼痛的另一特色,相較於歐美國家,這種方法在國內並不普及,通過植入的電極產生脈衝電流覆蓋痛覺,痛覺仍然存在,但人體不會感知到,這是在其他方法無效的情況下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一種方法。“半截人”彭水林遇車禍,肚臍以下部分遭汽車碾軋,在截掉肚臍以下部分、縫合腸道後,患者得以生存,原來1.76米的身高也隨之變成了76釐米,是目前世界上活下來的身高最矮的半截人,但由於術後創傷,患者有嚴重疼痛,服用大劑量止痛藥物之後,在我們科室接受了脊髓電刺激療法,按照數字評估疼痛的方法,手術前患者的疼痛級別接近10分,術後幾乎為0分,患者幾乎不會感覺到疼痛。即便有諸多治療方法,但目前仍有約10%的疼痛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原標題:為“半截人”解決疼痛困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p16cpbum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